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於9月4日至5日在杭州召開👳♂️👩🦼,這也是中國首次舉辦首腦峰會。為了讓大一新生了解G20🧗🏼♀️✴️,認識G20杭州峰會取得的成果,基礎教學部於9月27日邀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海冰研究員為2016級全體新生作了題為《中國與G20》形勢政策課專題講座。講座由基礎教學部姚惠福主任主持。
張海冰研究員從“G20是什麽”😷、“G20為什麽重要”、“G20杭州峰會的具體成果”三個層面向同學們娓娓道來。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在德國柏林成立,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余12個重要經濟體組成。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具代表性的G20便成為推動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改革的中堅力量。G20的成立為國際社會齊心協力應對經濟危機,推動全球治理機製改革帶來了新動力和新契機𓀛,全球治理開始從“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轉變。G20旨在促進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的重要問題開展富有建設性和開放性的對話🚵🏻♀️,並通過對話為有關實質問題的討論和協商奠定廣泛基礎,以尋求合作並推動國際金融體製的改革,加強國際金融體系架構,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張海冰研究員指出🧝🏻♀️,G20杭州峰會的召開,體現了中國正從全球治理的外圍走向中心🧝🏽♂️。面對世界經濟局勢不明朗、安全、風險、責任等國際挑戰以及經濟新常態、供側給改革等國內挑戰,中國擔任G20主席國並成功主辦G20杭州峰會,可謂勇挑重擔🦹🏻♀️。G20杭州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會議經過兩天的對話與磋商,達成了“杭州共識”,為世界經濟描繪了新的願景。
最後,張海冰研究員總結了G20杭州峰會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從放眼長遠上看:完善增長議程,挖掘增長新動力👩👩👧👦,開辟新增長點以創新和可持續方式推動經濟轉型💃🏼,更好維護子孫後代共同利益🤚🏽;從綜合施策上看🚖: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改革政策相互配合,經濟、勞動、就業和社會政策保持一致,需求管理和供給側改革並重,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共進🤽🏻;從擴大開放上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加強多邊貿易體製,確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增長提供惠及更多人的機遇、得到公眾普遍支持;從包容發展上看👨💻:確保世界經濟增長的成果普惠共享,滿足各國和全體人民尤其是婦女、青年和弱勢群體的需求,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消除貧困,解決經濟發展中的不平等現象🍣,不讓任何國家🌎、任何人掉隊。
張海冰研究員講座內容豐富💪🏿、生動活潑🎷,有助於增進同學們國際視野,增強同學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基礎教學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