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智能製造與信息工程學院邀請大師工作室上海工匠王耀生、上海機床廠工藝室主任宋治中和高工陳益軍來我校開展數控技術和機電一體化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會議由智能學院院長張敏良主持👏🏼。
張敏良院長首先對三位專家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他表示🍏,推進數控技術及機電一體化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是落實教育部以培養職業院校學生能力為導向,加強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探索新時代“師傅帶徒弟”培養模式,服務上海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的舉措🥱。這不僅能夠充分發揮企業作用,調動企業深化職教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深化校企融合🤾🏽♀️,還能加大專業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培養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專業帶頭人,真正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接著,數控技術和機電一體化專業主任鄭榮松和李楠老師分別介紹了2024級專業培養方案情況🪟🧑🦼,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現代製造行業綜合職業素養🏄🏻♂️👩🦯➡️,滿足製造企業所需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會上,與會人員均對培養方案的改革發表了建設性意見🧜🏿♀️。宋治中主任表示,數控技術專業和上海機床廠的合作是產教融合下難得的機會,希望未來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能夠增加實踐比例,著重加強學生在機床操作、精密測量技術等方面的應用能力😈🤹♀️,采用“項目式”教學,註重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王耀生則建議對傳統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進行內容優化😗,提高課程的專業針對性,強化課程專業知識的內在聯系。陳益軍強調,在加強能力培養的同時,必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相關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能夠進行精密零件加工建模、數控編程,會寫方案、報告☄️👩🏿🦰,並有能力展示工作成果。
最後👨👨👦,教務處處長張建發指出🧑🏻⚕️👨🏽🦲,本次研討會提出了多個創新點和特色,如加強跨學科課程的設置,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全面反映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水平🧚🏻,這些都將不斷提升我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他還提出,相關專業培養方案應註重專科與本科的有機連接,實踐教學的安排要根據專業的特點🪆、發展的要求進行安排,以適應職業教學改革和發展。
本次培養方案改革座談會的開展,標誌著智能學院在深化兼職教師隊伍🔇、推進產教融合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這將充分提高數控技術專業和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助力智能製造業的人才培養創新👩🏿🍼。